
因為我這次走的是富士山,所以我用富士山的地形來說明登山的走路技巧。
其實路程上,我發現有很多客人都不會用登山杖,情況會像是:
- 在需要雙手攀石頭的高斜度溶岩路上還是抓著兩支登山杖⇒這樣沒辦法抓石頭啊
- 登山杖只是點在地上,沒有再踩上石階時一起「用杖往上蹬」⇒這樣沒有分擔到腳的負擔啊
富士山上山路的走路技巧
*富士山路況地形:
- 紅土砂地:容易踩滑,需要費力去做平衡,所以每一腳踩實不滑動很重要
- 溶岩地形(斜度低):用1~2支登山杖
- 溶岩地形(斜度高):用1支登山杖(另一支收起來,或是兩支都收起來),部分地方用兩手攀爬比較容易
*上山走路技巧:
- 上山小技巧1:全腳掌著地
有說法是說:正確的踩法是每一步都很安靜。
避免局部腳尖肌肉使用過度,肌肉會過度緊繃,加速疲勞。
- 上山小技巧2:找墊腳石上山
腳跟對準地上較大的石頭去放,可以讓你腳整個放平,平行於地平線,這是一種尋找階梯的概念。
(而不是平行於斜面,腳平行於斜面因為需要平衡在坡上,會較費力)
(參考影片)
- 上山小技巧3:使用登山杖分擔腳的施力
使用至少1支登山杖,在腳往上踩的時候同時用杖把自己往上蹬,可以減輕大腿的力量,儲存保留長途行走的體力
(參考影片)
- 上山小技巧4:步伐跨小步,不要跨大步
跨大步容易喘,大幅度的運動也會是肌肉的負擔、較容易疲勞
- 上山小技巧5:注意斜度及階梯的高度
一次太高的上升幅度,的會需要比較多的力氣,容易喘。
可以找高度差距比較低的地方,小步小步往上踩,比較不容易累。
- 上山小技巧6:Z字形路線
將高度上升的程度切分得更小,減少疲勞度
*上山走路注意:
- 留意斜度:如果走在斜度變化劇烈的路段,記得留意體力較弱的人,定期停留1分鐘,喘口氣休息一下。
- 富士山上山頂前的一段比較陡:階梯高度上升的比較快,要注意體力不足的人,看情況觀察,需要適當的休息。
*富士山上山,夜間走路:
富士山行程通常會遇到夜間行走,一定要帶好相關需要的裝備:
- 登山杖改使用一支:兩支很礙事
- 戴手套:有很多熔岩地形,會要用手攀扶岩石往上行走,要戴手套做保護
- 使用頭燈
富士山下山路的走路技巧
*使用物品:
- 登山杖使用兩支:減少膝蓋和腳尖的負擔
- 登山綁腿:防止砂石跑進鞋子裡
- 面罩或口罩:富士山都是火山岩灰沙石,下山時砂石揚起臉都是黑的也會影響呼吸道,建議一定要戴口罩或面罩
綁腿要注意使用方法:有分左右邊、下方要卡好鞋底,才能發揮綁腿的功能
*下山注意事項:
- 長達3~5小時都是同樣的紅土砂地路,對腳底板來說是負擔。
- 路上也沒有太多可以坐下的休息區域也沒有太特別的景色,很枯燥。
- 建議調整鬧鐘每至少一小時,定期的休息和補充能量食物。
- 腳累了就休息1分鐘再走,疲勞的行走容易受傷。
蝦:富士山下山路,幾乎四小時的景色都長這樣,我走得有點崩潰
*富士山下山路要注意:容易受傷:
富士山的下山路,我認為是很枯燥乏味的,地形也沒什麼變換,長時間使用同樣的肌肉行走,很容易受傷,要注意。
- 砂地滑倒:有可能是後腳跟著地,會容易滑倒(容易滑倒,所以要使用登山杖,會比較安全)
- 扭到腳:長期同姿勢疲累行走,容易精神不注意扭到腳
- 長水泡:如果都用腳尖著地,後段可能會長水泡走不動
*富士山下山路走路技巧:
- 上山小技巧1:全腳掌著地
用腳尖著地走路,到後對腳尖容易會痛也會起水泡,最後會走不動。
所以務必用整個腳掌行走。
- 上山小技巧2:腳跟對準別人踩過的坑去放
腳跟對準別人踩過的坑去放,可以讓你腳整個放平,平行於地平線,這是一種尋找階梯的概念。
(而不是平行於斜面,腳平行於斜面因為需要平衡在坡上,會較費力)
- 上山小技巧3:使用登山杖撐,減少膝蓋的負擔
務必使用登山杖來減輕膝蓋的負擔
ABOUT 蝦米蝦米

龜毛蝦米仔會把生活發生大小事,觀察記錄整理成筆記
順便放在網路上,給需要的人參考